首页 > 3-6岁 > 儿童疾病
儿童中耳炎
儿童中耳炎在儿童中其实是比较容易滋生的,但是儿童由于无法准确表达出儿童、耳鸣、听力下降这些症状,故而很多父母会忽视中耳炎的存在。长久的,孩子的中耳炎就会转化为慢性中耳炎,慢性中耳炎极难治愈,因此父母要科普好关于中耳炎的知识,平日需注意儿童听力表现。
儿童中耳炎

中耳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,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,会引起听力障碍,甚至造成语言发展迟缓和学习能力差,身为父母,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辨别方法。如果你的宝宝出现了以下任何一种症状,你就应该尽早带宝宝去看医生。

1、挠耳朵:孩子在2岁以前是说不清自己什么地方疼的,不过,他会用行动告诉你。如果他不断地摸耳朵、挠耳朵、揪耳朵,要想到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。 2、发烧:中耳炎往往伴随着突然出现的发烧,体温可升至37.8℃至40℃,吃了药烧却持续不退时,就要考虑宝宝有患中耳炎的可能,要尽早去耳鼻喉科检查。

3、左右摇头:左右摇头也是患中耳炎的重要特征。因为耳朵里不舒服,宝宝会试图通过摇头来减轻症状。所以,发现宝宝躁动不安、摇头,要想到他耳朵可能不舒服。

4、哭闹:孩子突然变得烦躁,不停地哭,而且夜里也因为疼痛而睡不好觉,这时要立即带他去看医生。

5、耳朵积水:性中耳炎发作时,中耳内会积水,鼓膜肿胀。鼓膜穿孔时,就会有黄色的分泌物流出。孩子耳朵周围如果出现干皮,就要注意了。 6、听力障碍:由于液体大量存留于中耳部位,因此中耳炎可能给宝宝造成暂时性的听力障碍。如果你发现宝宝对你的召唤反应迟钝,叫他几遍也不理睬, 要赶快带他去耳鼻喉科检查。

1、感染也会导致中耳炎的发生。过去曾认为分泌性中耳炎,是无菌性炎症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: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阳性者,约为1/2-1/3,其中主要致病菌,为流感嗜血杆菌、肺炎链球菌。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,以及临床征象表明,分泌性中耳炎,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、低毒性的细菌感染。细菌产物内毒素,在发病机制中,特别是病变迁延慢性的过程中,可能起到一定作用。

2、导致中耳炎的原因有:免疫反应。小儿免疫系统,尚未完全发育成熟,这可能也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,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。

3、导致中耳炎的原因还有:咽鼓管功能障碍。一般认为此为本病的基本病因。(1)功能障碍:司咽鼓管开闭的肌肉,收缩无力;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,当鼓室处于负压状态时,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,容易发生塌陷,此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之一。腭裂病人,由于肌肉无中线附着点,失去收缩功能,故易患本病。(2)机械性阻塞:如小儿腺样体肥大、肥厚性鼻炎、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、长期的鼻咽部填塞等。

中耳炎的发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,其中慢性中耳炎按患病时间、病情轻重不同又可分为三种:单纯性,脓疡性和胆脂瘤性。它们共同的表现是均有耳流脓,反复不止,有时脓液中还混有血性分泌物;另外,有耳鸣及听力下降,如果出现并发症,会有眩晕和头痛。

如果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不及时、不彻底治疗的话,就可能转为慢性中耳炎,另外,如果有慢性鼻炎、慢性鼻窦炎及慢性扁桃体炎存在,细菌可能反复侵入中耳腔,并中耳炎潜伏下来导致慢性中耳炎。

中耳炎的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。日常生活中,父母知道他们的孩子患中耳炎的呢?化脓性中耳炎往往伴随着疼痛,脓,或发热更容易了解。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儿童,听觉导致最常见的原因损失。中耳炎的类型往往是耳痛的情况下,没有脓,只有耳朵恶心,耳鸣,听力丧失等症状,因为儿童是难以捉摸的,听力也逐渐下降蔓延,往往难以及时确定被拒绝适当的治疗。

一、小儿急性中耳炎的治疗

小儿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,通畅引流及病因治疗。早期应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,鼓膜穿孔后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,选择敏感抗生素。麻黄素滴鼻以减轻咽鼓管咽口肿胀,以利引流。同时要注意休息,调节饮食并全身支持治疗。鼓膜穿孔前局部可用苯酚甘油滴耳以消炎止痛,由于该药对中耳粘膜有腐蚀性,鼓膜穿孔后应立即停止。如症状严重,鼓膜明显膨出,经治疗后无明显缓解,可在无菌操作下行鼓膜切开术,以利通畅引流。鼓膜穿孔后应彻底清洗外耳道脓液,局部使用抗生素水溶液滴耳,感染控制后,穿孔多自行愈合。确定炎症消退而穿孔长期不愈转为慢性中耳炎者,可作鼓膜修补术。同时应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;如腺样体切除术,下鼻甲手术等。

二、小儿慢性中耳炎的治疗

慢性中耳炎局部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。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方法。

1.单纯型:以局部用药为主。流脓停止、耳内完全干燥后穿孔或可自愈,穿孔不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。

(1)局部用药:按不同病变情况选用药物:①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,如0.25% 氯霉素液、氯霉素可的松液、3%洁霉素液、1%黄连素液等,用于鼓室粘膜充血、水肿,有脓液或粘脓时。②酒精或甘油制剂,如4%硼酸酒精、4%硼酸甘油,2.5~5%氯霉素甘油等,适用于粘膜炎症逐渐消退,脓液极少,中耳粘膜水肿、潮湿者。③粉剂,如硼酸粉、氯霉素硼酸粉等,仅用于穿孔大、脓液极少时,有助于干耳。

(2)局部用药注意事项: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,可用3%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,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,方可滴药。②抗生素滴耳剂宜参照中耳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,选择适当药物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用于中耳局部可引起内耳中毒,应慎用或尽量少用。③粉剂宜少用,粉剂应颗粒细、易溶解,一次用量不宜多,鼓室内撒入薄薄一层即可。穿孔小、脓液多者忌用,因粉剂可堵塞穿孔,妨碍引流。

滴耳法:病人取坐位或卧位,患耳朝上。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,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~4滴。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,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。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。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,以免引起眩晕。

(3)为改善听力,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,但宜在中耳腔炎症消退、停止流脓2~3月、咽鼓管通畅者施行。对较小穿孔可在门诊行烧灼法。用50%三氯醋酸烧灼穿孔边缘,再贴一薄层覆盖物(如酚甘油薄棉片、硅胶膜等)起一桥梁作用,促使新生鼓膜上皮沿覆盖物生长愈合。有的需数次才能愈合。

知道宝宝中耳炎症状后,那么如何预防呢?中耳炎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,感冒后咽部、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,咽鼓管咽口及管腔粘膜出现充血、肿胀,纤毛运动发生障碍,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,引起中耳炎。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、流感嗜血杆菌等,因此,预防宝宝中耳炎,必须做好宝宝的冬季防寒,积极预防感冒,避免病菌感染。

宝宝患中耳炎和喂奶姿势不正确也有关。有的妈妈或保姆在喂乳时图省事,让婴儿平卧喂奶,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、过急,使婴儿来不及吞咽而呛咳,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,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。因此,预防中耳炎,需注意喂乳姿势,应该抱起婴幼儿来喂乳,人工喂奶时不要太多,太急。

调整睡姿:仰卧或侧卧:因为仰卧和侧卧的睡姿可以增加宝宝睡觉时的吞咽动作,从而促进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,降低病菌存留的机会、降低感染的危险。

平时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,宝宝感冒后鼻腔分泌物较多时,不要捏住两侧鼻孔擤鼻涕,正确的方法是压住一侧鼻孔擤鼻涕,然后换另外一侧。但当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,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,引致急性中耳炎。

(一)、辛辣刺激食物。辛辣食品辛散助热可使内热加重,病情加剧。

(二)、发物。鱼、虾、蟹、公鸡、牛肉等食物具有一定的致敏因素,可使人体发生过敏反应,能使中耳炎的症状加重。

(三)、肥腻厚味食物。这类食物易聚湿生痰,助热化火,可使体内湿热内盛,症状加深。

(四)、生冷食物。如冰冻果品、饮料、冰激凌等,这些冷冻食品易伤脾胃,使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受损,而降低人体免疫力,加重病情。

x
立即在线咨询
免费回电

电话全程免费,可以放心接听!

预约咨询

家家月嫂 家家月嫂

微信扫一扫

点击直接咨询

400-080-8850

免费咨询电话    |

你好,世界!

确认